zoty中欧体育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24小时服务热线:

400-800-2285

新闻中心
<<返回上一级
您目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无人机在交通领域的12种创新应用

发表时间:2025-04-03    来源:刘亦飞 低空进化论

  时间还不足一年的梅大高速塌方事故,致52人遇难。国务院调查组评估出五条重大教训,第二条就是智能监测预警手段严重不足。如果桥隧占比高达51%的梅大高速,在高风险路段实施无人机常态化巡检,是否可防患于未然,避免这一重大事故的发生?令人深思!
  其实,无人机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,并具有明显的共性,可作为通用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。本文特整理12种创新应用,按领域分为三个部分:高速公路、城市交通、重要节点(桥梁、隧道和铁路),供借鉴。
  一、高速公路
  1、高速公路智能巡检
  高速公路的巡检主要包含两个类型,一种是交通疏导和应急处置,另一种是归属于建筑工程的道路巡检。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测路网流量,通过5G链路将视频流与AI分析结果(如事故、缓行节点)传输至指挥中心,联动可变情报板实现精准分流。道路巡检主要针对易滑坡和水毁的重点路段进行(见第4条)。
  2、无人化施工监管
  智能飞行巡检预警系统,依托“无人机+AI”技术,实现对施工线路进行全天候、高频次巡检,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动巡检,搭载高清摄像头可实时捕捉全景画面,并现场直播。加装的“AI大脑”依托图像分析技术,对未佩戴安全帽、配电箱倾覆、围挡破损倾覆等典型隐患进行自动识别,将图片和视频上传至后端管理平台,并通知相关责任人督促整改。
  3、全息数字孪生路网
  通过无人机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、数字孪生、AI及视频融合等先进技术,整合高速路段、服务区、收费站等场景下的系统数据,有效利用已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,构建涵盖运行管理、路产管理、服务区管理、应急管理和能源管理的智慧化管理体系。
  4、边坡和隧道口巡检
  传统边坡和隧道口等难点的巡检主要依赖人工,耗时费力且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风险区域。借助车载无人机,实现远程操控、停车即飞、自动巡检、精准建模,让巡检模式从步行丈量升级为“空中扫描”。并且实现智能规划航线、高清数据采集和实时回传数据。比如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约6公里边坡的高精度监测,大幅提升巡检效率与安全性。
  5、其他
  无人机自动识别超速、违停、逆行、占道、超重超载等事件,并实时预警、智能处置;通过无人机进行三维建模,对高速公路道路改造的工程量进行精确评估;针对高速公路光伏路面、充电桩等新基建进行自动巡检;还可以在夜间、高低温、雨雾等环境下自主巡检。“低空利器”无人机与高速公路的深度融合,将深刻重塑交通基础设施的运维与管理模式。
  二、城市交通
  1、日常交通管控
  数据显示,北京每年仅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约8000元。警用无人机在城市交通执法的应用,主要包含在交通拥堵高峰、交通违法查处、事故现场处理等实际可操作领域。可以定点、定路线巡逻,有效扩大巡逻管控范围。也可以进行路况监测、事件处置、违法查处、隐患排查,比如重点巡查违反禁止标线、加塞、分心驾驶、占用应急车道等易致祸致乱违法行为。
  目前,上海内环内高架道路将实现无人机自动巡飞全覆盖。今年前4个月,上海警方利用无人机协助快处快撤事故、抛锚等突发事件2100余起,处置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禁、路面洒落物等交通异常事件300余起。
  2、流量统计和调查
  比较典型的传统流量采集方式,包括预埋线圈感应式和雷达感应两种,主要针对运动中的机动车,结果较抽象且不能表述即时车辆密度。利用无人机携带专业设备便可用于大面积的流量调查,并具备覆盖面广、准确率高、直观性强、节约成本等特别优势。通过定时、定点拍摄获取相关数据,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,还能够预测出特定路段流量的变化规律。
  3、事故现场正摄现场图
  现场图是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,事故现场具有不可再生性,交警到达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勘测,手工绘制现场图才能撤除现场,手绘图作为证据还常被质疑。利用无人机在事故现场正上方进行定高拍照,通过改变飞行高度可得到各种比例现场图,全面快速并且准确,特别是大型事故现场图的获得变得极为简单,作为证据也具有难以质疑的准确性。
  4、其他
  无人机还可以借助遥感系统获取多角度、高分辨率的影像,通过软件处理成现场三维模型,甚至以沙盘形式还原现场原始情况;另外,无人机可以被用于非现场执法和突发事件的取证,解决取证难问题;还可以利用无人机,将更大范围内的实时交通路况回传至指挥中心;利用无人机立体性和广调性优势,及时发现交通安全隐患,迅速锁定交通事故因素,即时展开执法措施;配合警方进行喊话等。
  三、桥梁、隧道和铁路
  1、桥梁监测
  通过无人机对不同类型的桥梁,特别是大桥和特大桥进行监测,利用大数据采集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,实时获取桥梁主体包括墩身、墩台、支座等的结构振动、位移等信息。对于特大桥梁,巡检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,可以结合深度学习技术,构建适用于复杂环境的少样本桥梁表观病害智能识别算法模型,来高效识别出索塔涂层裂缝、主缆防护漆破损以及锚碇表面裂缝等关键病害信息,从而为桥梁的养护管理提供智能支持。
  2、隧道勘察
  传统隧道勘察主要依赖人工与CCTV。工作人员亲自深入隧道,手持各类检测工具,凭借肉眼和经验,对隧道的衬砌、裂缝、渗漏等情况进行逐一检查。无人机隧道勘察是一种现代化的隧道检查技术,通过预先设定飞行路线,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隧道的全面巡视。在一些长距离的隧道中,人工巡视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,无人机只要几十分钟就能完成。无人机还可搭载多种先进设备,如高清摄像头、红外传感器、激光雷达等,展示出其强大的检测能力。
  3、铁路巡检
  无人机可以高效实现铁路轨道、路堤坡脚、路堑坡顶、铁路桥梁外侧以及轨道周边的地形和植被变化等。比如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铁路线,设置好无人机机场后,预设好飞行路线和巡检周期,无人机便可对沿线山体、危石、挡墙等病害位移实时监控,最短可实现每半小时对半径1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铁路线路及山体巡查一遍。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,无人机巡检还能克服极端天气的影响,在不影响铁路运输的情况下,对安全隐患进行AI自动识别,全天候快速高效精准巡查。
  交通领域是低空经济重要的应用场景,无人机是智慧交通的“上帝之眼”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无人机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,必将出现更多创新。本文仅是抛砖引玉,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知道的无人机在交通中的创新应用,或者各地的实践案例,以供大家参考。
  愿梅大高速塌方灾难不再重演。
Copyright © 2019 zoty中欧体育   备案号:湘ICP备15008523号-1   营业执照查阅  网站地图     企业邮箱登录
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
138-1185-8999 400-800-2285